阳江水产氨氮去除方案公示(水产中氨氮)

今天给各位分享阳江水产氨氮去除方案公示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水产中氨氮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
本文目录一览:

养殖户应该如何有效地祛除,罗非鱼的泥腥味?

1、建议在养殖池塘大量施放微生物制剂。微生物制剂主要有光合细菌、芽孢杆菌、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,可有效地降解水中过量的氨氮,间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,保持水质清爽,从而减少水中的腐败气味,达到减少罗非鱼泥腥味的效果。使用微生物制剂还能起到防治鱼病、夺取高产的作用,是目前水产养殖提倡使用的一种成功技术。

2、把好水源关。水源好,引入池塘后,池水中相应就无较多细菌、病菌、有害微藻,好的水源不但能有利于整个养殖的成功,还能减少罗非鱼泥腥味的产生。同时,在池水过肥老化、藻~菌相失衡倒藻时,也有较干净、安全的水源进行换水。 选择海边的滩涂或入海口等地区进行养殖。

3、白酒去味法:鱼洗净后,用白酒涂遍全身,1分钟后用水洗去,能除去腥味。温茶水去味法:将鱼放在温茶水中浸泡一下可去鱼腥 味。一般每千克鱼用一杯浓茶兑水,将鱼放入浸5~10 分钟 后捞出。因为茶叶里含有的鞣酸具有收敛的作用,故可减少腥 味的扩散。

4、鱼取河鱼,河鱼没泥味。罗非鱼要刮掉鳞片,鲤鱼就不必了,柳州人有一说---“宁丢亲家亲,不丢鲤鱼鳞”的。从鱼尾处下刀,过脊背,过头部,下颌处劈开,使整条鱼能摊开来。去掉内脏,充分清洗。

水产养殖中,氨氮活亚硝酸盐超标时,是否可以用生石灰处理?

1、不行的。亚盐氨氮超标用生石灰没用。生石灰属于碱性,本来氨氮含量是随着碱性上升而提升的,所以ph值越高,氨氮含量越高。减少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危害,我们在生产中可采取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进行降解。

2、水产养殖中,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,不要用生石灰处理。建议用过硫酸氢钾片和净活嫩爽1号处理。

3、(1)养殖池应严格清塘、清淤,干塘、曝晒,用生石灰或漂 、氯制剂消毒。(2)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,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。(3)培肥池水时,注意氮肥的使用量,宜用生物有机肥培水和分解底质;用“多福可乐”降解池水中的氨氮。

4、生石灰能否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鱼塘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时使用生石灰没有效果,因为两者不会发生反应,建议使用还原性物质,因为亚硝酸盐具有氧化性。如何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(1)使用过氧化钙 将过氧化钙搓成粉末,然后抛洒于池塘内即可,亩用量为3-5公斤。

5、在养殖过程中,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、氨氮、硫化氢、pH值等指标过高,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,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、危害和处理方法。

6、.在池塘中定期施用水体用微生态制剂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富含硝化细菌、亚硝化细菌、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,并配合抛洒池塘底部增氧剂,增加池底溶氧,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、亚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,将有害的氨氮氧化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。

水产养殖氨氮是怎么形成的?

水产养殖的氨氮是水体中的残饵、粪便、死苔、死藻等有机废物沉积,没有得到充分氧化,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形成的。

水生生物的排泄物、残饵、施加的肥料、动植物尸体等都含有大量蛋白质,被池塘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形成氨基酸,进而分解成氨(NH3)。鱼类通过鳃和尿液、甲壳类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,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。

氨氮是从养殖水体底部的有害物质里面产生的,水底的有害物质包括养殖鱼虾类的粪便和过多的淤泥层,还有各种腐烂的植物和动物尸体。这些有害物质在腐烂和转化的时候就会产生氨氮。正常情况下,氨氮会随着下水底的有害物质在分解的时候一起分解。

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亚硝酸盐。(2)不合理施肥。仍然采用投饲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养鱼,大量长期使用N肥。(3)池底淤泥。

水内存积了较多的水生动物的排泄物、肥料及动物尸体。在氧气不足时,这些沉积物经过硝化细菌的分解产生大量氨氮。不合理施肥。仍然采用投饲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养鱼,大量长期使用氮肥。不合理投饲。

水产养殖氨氮标准

1、水产养殖氨氮标准多少正常 在《渔业水质标准》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.02mg/L,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,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,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。

2、《渔业水质标准》标准中规定非离子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.02 mg/L;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,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,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。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,一般情况,pH值及水温愈高,毒性愈强,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。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。

3、总氮浓度的最高排放浓度为17mg/,其中氨氮的最高排放浓度为22mg/L。总磷浓度的最高排放浓度为0.8mg/L。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的最高排放浓度为20mg/L。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(如氨、酚类等)的最高排放浓度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。

4、鱼塘氨氮超标标准 鱼塘氨氮每升超过0.02毫克即被视为超标。氨氮主要通过游离氨形态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,其毒性远高于铵盐,并随水体碱性增强而加剧。 氨氮的毒性影响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。慢性中毒可能导致鱼类摄食减少、生长缓慢、组织损伤等问题。

5、我国渔业水质标准总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.02 mg/L。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,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,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。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,一般情况,pH值及水温愈高,毒性愈强,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。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。

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怎样来的?

1、氨氮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、鱼排泄物、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。其中,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%~90%为氨氮,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投饲量。

2、水产养殖的氨氮是水体中的残饵、粪便、死苔、死藻等有机废物沉积,没有得到充分氧化,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形成的。

3、在水族箱中,氨主要是由观赏鱼的排泄物、食物残渣及鱼体本身的蛋白质等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产生的。例如,鱼的排泄物尿素、粪便会产生游离氨,鱼缸中剩余俾料和死鱼的分解也会分解产生游离氨。而氨又被亚硝化细菌利用氧化生成亚硝态氮,其与氨一样都是有毒物质,对鱼有致命的影响。

4、池塘中的氨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:水生生物的排泄物、残饵、施加的肥料、动植物尸体等都含有大量蛋白质,被池塘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形成氨基酸,进而分解成氨(NH3)。鱼类通过鳃和尿液、甲壳类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,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。

5、氨氮的来源:一是水源;二是来自各种肥水产品;三是饲料中的可溶蛋白融入水中;四是养殖生物的粪便。还有就是无机氮被浮游植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,并通过浮游植物的摄食,各级浮游动物之间及鱼虾类的捕食在食物链中传递,在这过程中有小部分氮由于溶出、死亡代谢排出等离开食物链重新回到水体中。

关于阳江水产氨氮去除方案公示和水产中氨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electronchn.com/post/7113.html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